觀刈麥原文及拼音
《觀刈麥》原文,附拼音如下: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拼音:tián jiā shǎo xián yuè, wǔ yuè rén bèi máng. yè lái nán fēng qǐ, xiǎo mài fù lǒng huáng. fù gū hé dān shí, tóng zhì xié hú jiāng. xiàng suí xiǎng tián qù, dīng zhuàng zài nán gāng. zú zhēng shǔ tǔ qì, bèi zhuó yán tiān guāng. lì jìn bù zhī rè, dàn xī rì zài cháng.
《觀刈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著名詩作,這首詩通過對麥收時節農村生活的描繪,反映了當時農民的辛勤勞作和生活的艱辛,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的同情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
觀刈麥釋義
“觀刈麥”一詞,其拼音為“guān yì mài”。“觀”字有兩個讀音:[guān]和[guàn],在《觀刈麥》這首詩中,使用的讀音是[guān],意為觀看、察看。
“刈麥”則是指收割麥子,整句話的意思是觀看收割麥子的場景。
觀刈麥出處
《觀刈麥》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作多反映社會現實,關注民生疾苦,被譽為“詩史”。
觀刈麥示意圖
《觀刈麥》示意圖展示了麥收時節的農村景象,包括勞作的農民、忙碌的收割場景等,生動地再現了詩中的場景。
作者:(唐)白居易
麥田、勞作的農民、農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