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究竟是什么病?
登革熱,作為一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蚊子叮咬傳播,這種疾病的典型癥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酸痛,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皮疹和出血傾向,在體檢時,醫生可能會發現淋巴結腫大,血液檢查也可能顯示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登革熱具有急性發作的特點,其臨床表現通常急速而缺乏明顯的前兆,患者可能會出現高熱、關節疼痛,以及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的傳染源,目前尚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
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主要流行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近年來,登革熱的發病率呈現出顯著上升的趨勢,其典型癥狀包括突然起病、高熱、全身肌肉、骨骼、關節疼痛,伴隨極度疲乏,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皮疹、淋巴結腫大及白細胞減少。
登革熱的病因、傳染源、易感染人群有哪些?
登革熱的傳播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的傳染源,他們在潛伏期末以及發熱期內都具有傳染性,在流行期間,輕型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占大多數,可能是更重要的傳染源。
除了已確診的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攜帶登革熱病毒抗體的蝙蝠、鳥類、犬類等動物也可能是傳染源,已確診患者的感染性在其發病后1-3天內達到最高峰,登革熱的主要傳播途徑是蚊蟲叮咬,尤其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
易感人群在新疫區普遍易感,登革熱的癥狀分為典型登革熱、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三種類型,潛伏期通常為5至8天,按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分為這三種類型。
兒童登革熱的發病病因
登革熱的傳播與蚊子幼蟲在水中的發育繁殖密切相關,特別是在雨季,氣溫升高導致蚊蟲數量增多,病毒傳播更為活躍,兒童和老人由于免疫力較低,更容易受到登革熱的影響,感染登革病毒后,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熱、頭痛、肌肉和關節痛等癥狀,嚴重者可能出現出血和休克等嚴重并發癥。
兒童登革熱通常由登革病毒引起,通過伊蚊叮咬傳播,典型癥狀包括高熱,通常起病迅速,伴有畏寒、寒戰,體溫可迅速升高至40℃,持續5至7天,之后體溫迅速下降至正常,但1至2天后體溫再度上升,這種熱稱為雙峰熱。
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其臨床表現包括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它是東南亞地區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的傳染源,患者在發病1日至發病后3日內傳染性最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