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背景是:此詩作于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贈與劉禹錫,劉禹錫寫此詩作
背景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首詩是劉禹錫在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歲末冬天所作。劉禹錫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永貞革新。失敗后,一再遭貶。
寫作背景:此詩作于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辭去和州刺史的官職返回洛陽城,而此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兩個人首次在揚州遇見之時,白居易在聚會之上寫了一首詩送給了劉禹錫,劉禹錫寫此詩作為回應。
白居易《詠老贈夢得》原文及翻譯賞析
1、詠老贈夢得原文: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情于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余。
2、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馀,意思是只有和好友閑聊才能感到興致勃勃,但是這樣的相逢時光也已不多了,表達了人到晚年的消極悲觀情緒,這句詩出自白居易的《詠老贈夢得》。
3、贈夢得原文及翻譯:原文:前日君家飲,昨日王家宴。今日過我廬,三日三會面。當歌聊自放,對酒交相勸。為我盡一杯,與君發(fā)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強健。三愿臨老頭,數與君相見。
4、”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詠老贈夢得》中的一句,意思是:只是偶爾拄著拐杖出門,大多數時候都在家中。原詩: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
5、《詠老贈夢得》唐白居易 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情于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余。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誰的詩
1、選自唐代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原意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運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fā)展,蘊涵哲理。
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3、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