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內蒙古包頭市白云鄂博礦區屬于哪個市哪個區
1、位于:內蒙古包頭市白云鄂博礦區內蒙古自治區擁有豐富的鐵、稀土、鈮等多種金屬共生礦床的礦區,歸包頭市管轄,是包頭五個區之一稱為白云礦區。蒙古語稱“白云博格都”,意為“富饒的圣山”。
2、白云鄂博礦區,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的一個市轄區,位于陰山之北,南距包頭市區149公里,北距中蒙邊境95公里。九原區是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的一個市轄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東鄰東河區、石拐區,北靠青山區、昆都侖區。
3、包頭市有6區:昆都侖區、青山區、東河區、石拐區、九原區及白云鄂博礦區。其中中心城區位于包頭西南部,白云礦區被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環繞。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含濱河新區)非民政部在冊的區劃,也屬包頭市區。
4、分別是:昆都侖區、青山區、東河區、九原區、石拐區、白云鄂博礦區、固陽縣、土默特右旗、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包頭市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地級市、擁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是內蒙古的制造業、工業中心及最大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是中國稀土產業的發端與發展中心。
白云鄂博鐵-鈮-稀土礦床
礦床名稱:內蒙古自治區白云鄂博鐵鈮稀土伴生螢石礦床。地理位置: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白云鄂博鐵礦區,地理坐標:東經109°58′06″,北緯29°27′53″。礦床類型、資源儲量、規模、品位、勘查程度和開發情況:白云鄂博鐵鈮稀土伴生螢石礦床,主要礦產為鐵、鈮、稀土,螢石為伴生礦產。
【答案】:D 【解析】: 本題考查地理常識。 白云鄂博蒙語又名為“白云博格都”,意為“富饒的神山”,是蒙古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圣地。 1927年由中國地質學家丁道衡首次發現。 白云鄂博超大型鐵-鈮-稀土礦床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床。 它蘊藏著占世界已探明總儲量以上的稀土和鐵礦物。
白云鄂博礦床是在1927年由丁道衡先生首次發現的。到了20世紀50年代,探明該鐵礦的規模巨大,而在60年代,又查明礦床中鈮和稀土元素也具有超常的富集。這個礦床在我國乃至世界的稀土儲量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已成為備受矚目的超大型礦床之一。
白云質灰巖,是區內的主要含鐵-鈮-稀土礦層位;H9原稱板巖、富鉀板巖,實際上為夾粗面巖、粗面質凝灰巖的粉砂質板巖,并有少量的白云巖、微斜長石巖及黑云母巖的互層系。
內蒙古自治區白云鄂博鐵鈮稀土伴生螢石礦床。 地理位置 白云鄂博鐵鈮稀土伴生螢石礦床分為主礦、東礦、西礦和東介勒格勒4個礦段。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白云鄂博鐵礦區,地理坐標:東經109°58′06″,北緯29°27′53″。
白云鄂博礦床地質勘探調查研究沿革及成因認識演變
年底在貴陽召開了“全國稀有元素地質會議”,王中剛等在會議論文中對白云鄂博礦床成因提出了“沉積變質熱液交代”論點,地質科學院地質礦產研究所稀有組提交的“中國稀有金屬礦床類型”一文中稱白云鄂博礦床為“變碳酸巖型”。
礦床成因及物質來源:提出了白云鄂博賦礦白云巖與北京西山、黑腦包等典型微晶丘相似,并從基礎地質、同位素地質、元素地球化學和包裹體等方面論證了微晶丘系熱水沉積形成。
中部礦段為白云鄂博礦床的主要礦段,也是現今國家正規開采的主要礦段,由下列5個礦體組成。
中國稀土占世界多少
1、稀土現狀:中國的稀土儲量最多時占世界的71%,目前占比在23%以下。中國稀土儲量在1996至2009年間大跌37%,只剩2700萬噸。按現有生產速度,中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后必須從國外進口才能滿足國內需求。
2、中國在全球稀土資源儲量中占據大約437%的份額。稀土是一組包括鑭系元素以及鈧和釔在內的共十七種金屬元素的統稱。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于約250種不同的礦石中。芬蘭化學家約翰·加多林(John Gadolin)是最早發現稀土元素的人。
3、中國稀土占世界的437%。稀土(Rareearth)是化學周期表中鑭系元素和鈧、釔共十七種金屬元素的總稱。自然界中有250種稀土礦。最早發現稀土的是芬蘭化學家加多林(JohnGadolin)。
4、中國稀土占世界436%。中國是世界稀土的第一大儲備國與出口國,位居全球首位,2020年中國稀土供應在全球占比達到近90%。而據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月15日國內稀土價格指數上漲,再創歷史新高。稀土作為一種珍貴的資源,可被用于很多重要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