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字旁,作為漢字的一個偏旁部首,其形狀通常為“疒”,源于甲骨文,形似人臥病在床上的樣子,象征著疾病或與身體不適相關的事物,以下是一些帶有病字旁的漢字及其簡要解釋:
1、癌:惡性腫瘤,細胞無限制增生,可能導致正常組織受損。
2、療:治療,指用藥物或手術等方法使病痛減輕或痊愈。
3、癱:癱瘓,指肢體不能活動。
4、癢:皮膚發癢,感覺不適。
5、癡:癡呆,指智力發育不全或因疾病導致的智力減退。
6、癮:上癮,指對某種事物過度依賴。
7、瘠:貧瘠,土地不肥沃。
8、瘺:管道或通道破裂導致液體或物質外流。
9、痧:痧子,一種急性傳染病。
10、癘:癘疫,指傳染病。
11、癖:癖好,特別的愛好或習慣。
12、痰:痰液,呼吸道分泌的黏液。
13、瘩:疙瘩,皮膚上的小硬塊。
14、疙:疙瘩,皮膚上的小硬塊。
15、癰:癰疽,皮膚和軟組織的化膿性感染。
16、痣:痣,皮膚上的一種良性腫瘤。
這些字多與疾病、醫療、疼痛等相關,反映了漢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表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