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感冒發燒應對指南
在疫情期間,若不幸感冒并伴有發燒癥狀,首先應采取自我隔離措施,盡可能居住在單獨的房間內,避免與家人密切接觸,確保房間內空氣流通,定時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日飲水量應保持在1500至2000毫升,并適量補充維生素C,如服用VC泡騰片,以增強免疫力,一般情況下,普通感冒在一周左右即可自愈,期間應保證充足的休息和多飲水。
為了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飲食清淡,家中應定期進行消毒,勤洗手,保持個人衛生,每日至少進行兩次通風,每次半小時以上,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若出現嚴重感冒癥狀,應及時服用感冒藥物,如復方氨酚烷胺等,以緩解癥狀。
若感冒伴隨發燒,且癥狀嚴重,應立即就醫,在疫情期間,醫生會首先進行甲型流感、乙型流感和新冠病毒的篩查,若確診為甲型或乙型流感,可使用奧司他韋等藥物進行治療,最好在發病初期48小時內開始使用,以有效緩解癥狀并縮短病程。
對于輕微的感冒發燒,不必過度緊張,通常情況下,感冒會在7天左右自愈,若擔心病情,可進行自我隔離,并密切關注身體狀況。
關于是否在疫情期間服用感冒藥預防病毒,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感冒藥可以有效預防病毒感染,若出現感冒癥狀,應及時做好個人防護,并盡快就醫,由于新冠肺炎的癥狀與普通感冒相似,自我診斷存在困難,及時就醫進行專業檢查是最佳選擇。
若與有咳嗽或武漢旅行史的人接觸,或懷疑有病毒暴露史,應特別注意,若癥狀輕微,可居家觀察,但若擔憂癥狀加重,建議前往普通醫院就診,避免前往發熱門診,以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感冒伴隨發燒處理方法
感冒引起的發燒,可適當服用中成藥,如柴桂退熱口服液、小柴胡顆粒、清熱解毒膠囊等,當體溫超過38℃時,可使用西藥退熱,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物理降溫方法包括溫水擦浴等,若發燒持續時間較長,需及時使用退熱藥物。
若感冒發燒反復出現,應考慮是否合并細菌感染,應及時進行血液分析檢查,若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可能存在細菌感染,需加用抗生素治療,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等。
疫情期間兒童發燒應對措施
1. 家長應密切關注兒童的身體健康狀況,若3個月以下的嬰兒出現發熱癥狀,應立即就醫,若孩子出現面色發青、口唇發紫、三凹征或脫水等癥狀,也應立即就醫。
2. 當孩子體溫超過38℃時,建議使用藥物降溫,若持續高燒不退,可交替使用兩種退燒藥,但需間隔3-4小時,若3天內反復發燒,不建議頻繁就醫。
3. 若沒有明確的流行病學史,孩子發熱后可正常到當地兒童醫院就診,就診時,務必如實提供病史,以便醫生進行準確診斷。
4. 冬春季節是呼吸道感染的高發期,若孩子出現發燒癥狀,3個月以下的嬰兒體溫超過38℃,應盡早就醫,3個月以上的兒童,若體溫未超過38℃,精神狀態良好,可在家觀察。
5. 若孩子有明確的流行病學史,且出現發熱,應立即到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若確診,孩子將被轉往定點醫院進行專科救治。
6. 若孩子高熱持續時間超過72小時,建議再次就診,此時病情可能已發生轉變,如由上呼吸道感染轉變為下呼吸道感染,可能導致肺炎等疾病。
7. 若孩子沒有上述流行病學史,剛開始發燒,精神狀態良好,可居家觀察,若體溫持續不降、持續3天仍有發熱,或出現咳嗽加重、喘憋、呼吸困難等癥狀,應及時就醫。
8. 在居家觀察期間,家長應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并確保孩子多飲水。
9. 保育老師應立即對幼兒進行物理降溫,并通知家長及時送往醫院發熱科門診。